数智赋能・集群共进“2025年中国农业期刊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4 14:45:36
来源:新华网

 数智赋能・集群共进“2025年中国农业期刊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

字体:

  9月22-23日,由中国农业期刊网编辑委员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等机构承办的“2025年中国农业期刊学术年会”在广州市召开。会议聚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农业期刊的集群化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期刊发展的影响,积极推动农业期刊集群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广东农业科学》主编、编委会主任邓诣群。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广东农业科学》主编、编委会主任邓诣群致辞时表示,科研人员既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要写在高质量期刊上。同时呼吁专家学者围绕智库性建设,集约化办刊,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推进中国农业的高质量期刊建设和发展。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政策咨询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魏秀菊。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政策咨询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魏秀菊致辞时强调,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数字化重要性,并提出农业期刊应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术成果转化。同时,呼吁期刊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同探讨农业期刊的新路径。

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期刊协会副会长吴惠勤。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期刊协会副会长吴惠勤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规划,提出以党建为引领、合作为纽带、创新为驱动推动行业发展,为农业期刊领域提供经验交流与思路借鉴平台,进一步促进广东科技期刊行业发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广东农业科学》编委会副主任易干军。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广东农业科学》编委会副主任易干军以“农业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为题,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现状、地方实践案例及未来方向展开分析。他表示,未来需从资源配置与集群发展、数字化与平台建设、人才与创新能力提升、传播与产业服务创新四大方向推进农业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学术中国”商务负责人周益增作主旨报告。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新华网“学术中国”商务负责人周益增在主旨报告中提到,“学术中国”平台聚焦学术期刊发展痛点,精准发力:一方面建立原创保护与版权运营协同机制,保障学术成果价值不流失;另一方面研发学术查重、AIGC检测、专利检测与评估等专业化工具,适配期刊审稿、专利关联核验等场景需求。平台以硬核技术为支撑,为全国农业科技期刊及更多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提升、合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学术出版行业高质量前行,切实贡献平台力量。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张品纯。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张品纯“以期刊集群化发展有多种模式”为题,强调了期刊集群化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期刊集群化经营的六大核心观点,分别是:集群化是资源共享的及时化经营、核心是高质量产品经营、发展模式可自主选择、进程需循序渐进、配套措施比数量更重要,以及要研究KPI并拓宽领域;同时,他还强调需关注政策走向、加强行业交流,提升服务与运营水平,助力期刊集群化高效发展。

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彭熙。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彭熙表示,始终以“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为核心信念,在推动期刊发展与行业进步中强调,行业需兼顾“容错试错”探索精神与主动拥抱AI技术的创新意识,重塑期刊行业生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农业期刊网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审袁文业。图片来源:中国农业期刊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农业期刊网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审袁文业表示,中国农业期刊网旨在推动农业期刊抱团发展,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融媒体转型。五年来,已搭建起包含专家指导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在内的完善组织架构。未来,中国农业期刊网将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重点结合科技小院模式、围绕粮食安全保障,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农业期刊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邓俊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主任、编审温晓平,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执行主编王宝济,《新疆农业科学》副主编张琼等2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本次年会通过多元视角的分享与深度研讨,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浪潮下农业期刊的集群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凝聚了行业共识、明晰了实践方向。未来,农业期刊行业将进一步发挥学术传播与产业服务价值,为中国农业科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陈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