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凉,因膝关节疼痛就诊的老年人增多,老年膝关节痛的病因是什么?临床上有哪些科学治疗方式?患者日常该如何养护?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马德思,就大众关心的老年膝关节痛相关话题进行分享。
马德思表示,膝骨关节炎是老年膝关节痛的常见原因,治疗核心在于 “延缓磨损、减轻症状、改善功能”,阶梯化治疗能为患者 “量膝定制” 最佳方案。

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 “慢性磨损”,天气转凉症状易加重
问:很多老年人一到天气转凉就膝关节痛加重,像有患者提到 “膝盖疼好几年,降温后走路都成负担”,老年膝关节痛常见原因是什么?
马德思:老年膝关节痛最常见的病因是膝骨关节炎,它并非突然发生,本质是关节软骨因长期受力不均或过度使用,出现的慢性、进行性磨损。这个过程就像轮胎磨损,一开始可能只是表面变粗糙,之后逐渐发展为软骨变薄、破裂,严重时甚至脱落。软骨一旦受损,其下方的骨头就会失去保护,在活动时直接摩擦,进而引发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天气转凉后,膝关节受凉刺激以及局部血液循环变慢,原本就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疼痛、僵硬等症状会因此加重。这时候患者首先要注意膝部保暖,适当减少运动量,再配合适当的治疗手段缓解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问:除了天气因素,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会加重膝骨关节炎,增加膝关节痛的风险?
马德思:很多日常行为都可能加重膝骨关节炎。首先是过度负重或不当运动,比如频繁爬山、爬楼梯、深蹲,这些动作会让膝关节承受远超平时的压力,加速软骨磨损。现在不少老年人追求 “每日万步”,但如果本身已有膝关节不适,盲目追求步数反而会加重损伤。
其次是体重超标,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关节在走路时承受的压力可能会增加 3-4 公斤,长期超重会持续给膝关节带来额外负担,促使软骨磨损加剧。
阶梯化治疗:从基础养护到手术,为患者 “量膝定制” 方案
问:有患者担心 “膝骨关节炎只能换关节,且人工关节有使用寿命”,对治疗存在顾虑,目前针对老年膝关节痛,临床上有哪些治疗方式?
马德思:这是很多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共同担忧,但实际上,面对老年膝关节痛,绝非只有 “换关节” 或 “忍着等换关节” 两个选择。现代医学有一套系统的 “阶梯化” 治疗策略,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宜的方案,核心是 “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就不急于手术;能做微创或保膝手术,就不轻易选择全膝关节置换”。
问:“阶梯化治疗” 具体包含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针对什么样的患者,有哪些治疗手段?
马德思:阶梯化治疗是真正的个体化治疗,能为不同病情的患者匹配最佳方案,
首先是基础治疗,适合早期患者,控制症状、延缓进展。这一阶段以生活方式干预和科学养护为主,是早期患者的关键治疗环节。生活中要注意减轻关节负荷,出现疼痛后要 “休养生息”,避免爬山、频繁爬楼梯、深蹲等加重膝盖负担的活动,不盲目追求 “每日万步”。同时要科学选择运动,把高冲击性运动换成低冲击性运动,比如游泳,水的浮力能大幅减轻膝关节压力,其中自由泳比蛙泳对膝关节更友好。还要注意强化肌肉力量,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是膝关节的 “天然减震器”,通过直腿抬高练习(平躺,一侧腿伸直,缓慢抬高至 30-45 度,保持数秒后放下)能增强其力量,稳定膝关节。控制体重也是重要一环,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膝关节承受的额外压力,这是对膝关节最直接的保护。另外可以合理使用支具,针对单侧间室病变等特定类型的膝骨关节炎,在医生指导下佩戴专业膝关节支具,通过改变力线分担压力,缓解疼痛。中医和物理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热敷、理疗、针灸、推拿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有效缓解疼痛和僵硬。
问:很多患者,还是会寻求药物治疗,您有什么建议?
马德思:当疼痛影响到日常生活,就需要药物干预,优先选择对身体副作用小的方式。首选非甾体抗炎药膏或贴剂,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防止过敏。疼痛较重时,医生会推荐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此外,还可能根据情况使用软骨营养补充剂或抗骨质疏松药物。另外还可以直接向关节内注射药物,为关节 “加油” 或 “消炎”。比如注射人工类关节液(“加油”),通常需要一个疗程多次注射;对于急性炎症、肿胀积液明显的患者,可注射少量糖皮质激素(“消炎”)快速镇痛,但同一部位 3 个月内最多注射 1 次,避免激素副作用。
问:如果药物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患者也不想做关节置换手术,还有别的治疗手段吗?
马德思:可以尝试关节镜手术或截骨矫形手术。关节镜手术适用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关节内有明确机械性问题的患者。比如关节内有游离体(俗称 “关节鼠”)导致关节突然卡住、剧痛,或合并明显半月板撕裂引发交锁、弹响和疼痛。但如果只是单纯、广泛的软骨磨损,关节镜清理术的效果通常有限。
截骨矫形术适合较年轻、活动量大,且伴有明显下肢力线异常的患者,比如 “O 型腿” 导致内侧间室过度磨损。手术通过精确截骨矫正下肢力线,把身体重量从磨损严重的区域转移到健康区域,缓解疼痛,且不进入关节腔,保留所有韧带和原生结构,术后功能自然、康复快。
问:根据病情需要,一些患者最终会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手术吗?
马德思:关节置换手术分为部分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两类手术。其中内侧单髁置换术是临床应用最多的部分关节置换术。如果关节炎磨损局限在膝关节三个间室中的内侧间室,这种手术只把磨损的内侧关节面换成人工假体,就像给坏牙镶 “牙套”,最大限度保留健康骨骼、软骨和韧带,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和功能更接近正常。
对于关节广泛破坏、严重畸形、疼痛持续且严重影响生活的终末期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可靠且效果确切的终极手段,能有效解除疼痛,显著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现在随着外科技术、麻醉技术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的进步,手术时间大幅缩短,术后康复过程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辛苦。而且近年来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术不断发展,能为复杂病例提供更优解。不过要注意,这是终末期的选择,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走到这一步。
科学管理:早重视、避误区,携手医生护好 “膝”
问:在老年膝关节痛的治疗和养护中,患者常存在哪些误区?该如何避免?
马德思:常见的误区有三个。一是 “忍忍就过去了”,很多患者觉得膝关节痛是 老人都这样,避讳吃药和治疗,结果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导致病情加重;二是 “盲目运动或过度休息”,要么觉得 “多运动强健膝盖”,盲目爬山、暴走,要么因疼痛完全不敢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物理;三是 “恐惧手术,拒绝所有有创治疗”,担心手术风险,即使病情需要也不愿接受,反而让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马德思最后强调,面对老年膝关节痛,患者绝非无能为力,从基础养护到药物治疗,再到微创、保膝手术,最后到全膝关节置换,完整的阶梯化治疗体系能让每位患者在不同阶段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关键是及早重视、科学管理,和骨科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守护膝关节健康,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