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质量协会中医药分会专家、教育部中药炮制工程中心主任陆兔林
“连续三年参会,每次都有新感受。今年大会主题更加聚焦标准引领、品牌赋能,清晰体现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10月27日,中国质量协会中医药分会专家、教育部中药炮制工程中心主任陆兔林表示。
深耕中药质量及饮片炮制研究多年,陆兔林对各类药材的特性与价值如数家珍。他说,长治道地药材资源优势突出,其中党参作为代表性品种,已成为地方中药材优质品牌的“形象代言”。潞党参以地域命名,不仅源于其悠久的种植历史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更承载着地方多年来在党参价值挖掘、传统培育中沉淀下的深厚经验。
陆兔林介绍,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始终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各地正积极探索“资源优势+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如何将传统经验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成为道地药材品牌升级的核心课题。
“药材的‘好’,必须靠科学评价标准来支撑。”陆兔林以潞党参为例进一步阐释,潞党参作为群众认知度高、市场基础扎实的品种,需明确“好药好在哪儿”。要通过规范生产加工技术、制定具有引领性的产品标准,突出其与同类产品的差异性、特征性,并将这一标准严格贯穿于种植、加工、生产全流程,让“道地优势”真正转化为“品质优势”,打造长治道地药材品质坐标。
对于潞党参产业的未来发展,陆兔林建议,首先,推进产地加工的规模化与智能化,通过融合智能制造技术,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其次,整合省内企业、专家等的力量,在政策引导下深耕产地加工,做细做精每一个环节。最后,依托潞党参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明确的临床价值,拓展大健康产品体系,延伸党参元素,开发涵盖茶饮、配方颗粒、保健品、中成药乃至日化用品等多元化产品。同时,要建立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品质可视化,让消费者直观看到、品尝到、体验到其高品质优势,推动“好药”价值被更广泛认可和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