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承办,中国海洋大学党委统战部、中国海洋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团队协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办,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运君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泳致辞。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泳在致辞中强调,学术交流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次论坛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相关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与学科优势,旨在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搭建一个开放、包容、高效的交流平台,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青春智慧、贡献学术力量。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勤禹致辞。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勤禹在致辞中介绍,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建成包括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内的十余个特色研究机构,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他表示,希望此次学术论坛能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真知灼见。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龙平作主旨报告。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龙平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圈层结构与建构策略》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从圈层结构视角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特质,提出以“五个认同”为根基的五圈层结构,强调需统筹内外凝聚合力、应对挑战,为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与理论参考。

《学习论坛》编辑部主任薛瑞汉作主旨报告。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习论坛》编辑部主任薛瑞汉以《社科学术期刊关注的重要选题》为题作主旨报告时指出,社科学术期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时代命题,并建议研究生选题需兼顾理论创新性与现实针对性,注重从实践案例中提炼学术观点,为参会学子把握学术前沿方向、提升论文发表质量提供了专业指导。

新华网“学术中国”原创收录服务
现场,新华网“学术中国”平台受邀参加论坛。平台致力于为高校人才培养与学术管理提供系统性支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高校科研学术成果传播,并积极构建学术规范生态体系,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平台力量。

会议合影。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据了解,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12月入选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生学术论坛已成为其标志性学术活动之一。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博士研究生投稿近300篇,经专家评审,最终40篇优秀论文入选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