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论坛暨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年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大会集政界领导、学界专家与业界代表开展“三方跨界对话”,聚焦“数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共同拆解数智技术如何为传统文化“破圈”注入新动能,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落地路径,为首都乃至全国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可参考、可应用的智库解决方案。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主持。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翟德罡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翟德罡在致辞中强调,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智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翟德罡表示,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首都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京师智慧”,此次论坛需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贡献首都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中指出,数智技术为创新性地守护、解读、传承中华文脉提供了强大的赋能工具和全新的表达场域。北京师范大学将“培育高质量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作为学校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任务。并期待与会专家深入探索数智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前沿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于丹
智库不仅仅是文化现象的观望者,更应该是文化前沿的瞭望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于丹指出,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性跃迁,都必然伴随文化形态的创造性重塑。文化和科技不是物理组合而是一种化合反应,要用好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机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于丹表示,在数智赋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仍存在现实挑战:智能技术契合文化场景不足、文化传播缺乏精准性;文化符号数智转译失准,技术赋能与文化内核存在割裂;国际传播面临技术壁垒,中文语料库的“西化”制约文化认知等问题。她提出,数智时代的核心是连接,应建立理念、技术、传播协同创新三大抓手,有效的文化传播应该是文而化之,而非文而不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陈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陈丽发言中表示,在数智时代浪潮下,教育正经历从“术”到“道”的深刻变革,正推动教育体系发生全方位转型。知识从单向传授转向“群智涌现”,学习成为构建网络的过程,联通主义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新范式。陈丽强调,教育“道”的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亟需构建开放、联通、终身化的教育新生态,以适应社会对高质量、全时空学习的新要求。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范玉刚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范玉刚围绕“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理念、视野与眼光”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以数智技术赋能文化“两创”,需立足中华文化主体性、秉持文明互鉴,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守正创新助力文化现代化与文明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以“智能化时代中国企业文化出海新路径”为题,分析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新路径与新范式。她指出,中国当前在全球软实力排名中整体位居前列,但在价值观传播等关键维度仍存在提升空间。企业是文化出海的核心力量,通过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与数智技术,实现了品牌人格化塑造、内容年轻化表达。她强调,文化传播需秉持“利他性”原则,在坚守文字定力、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以小切口折射大图景,用软表达彰显硬实力,让中国故事真正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情感共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未来影像研究与创作中心主任陈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未来影像研究与创作中心主任陈刚现场探讨了数字技术对影视内容创作与产业格局的深远影响。他指出,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已从传统线性模式转向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虚拟制作,LED幕墙、实时动捕等技术正重塑电影叙事逻辑。与此同时,观影习惯的碎片化推动消费生态向两极发展:一边是追求极致沉浸的影院大片,另一边是契合分众审美的线上内容。他强调,构建以数据要素为中心的生产与消费生态系统,推动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是中国电影在数字时代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现场阐述了科技赋能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表达。她表示,当下的保护传承存在历史自然损失、空间观察局限、时间体验不足等痛点,因此需要推动大众从认知者逐步转变为行动者。她提倡秉持“以资源为本、技术为媒、创意为核”的理念,来探索世界文化遗产表达新可能。

圆桌论坛
在圆桌讨论环节,于丹与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徐晓辉;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常务副会长甄军;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福履布鞋文化博物馆馆长程旭;维魔科技创始人/CEO、VR导演范帆,围绕“数智时代传统文化区域性创新与传播”展开对话。
本次论坛汇聚各界智慧,旨在为数智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指明实践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始终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为核心课题,注重“研用结合”,让智库智慧落地生效,持续为首都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智力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