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教授:医患共情,科学应对糖尿病挑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03 16:19:22
来源:新华网

刘超教授:医患共情,科学应对糖尿病挑战

字体:

编前语: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号召,推动糖尿病管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新华网与默沙东共同发起“岁月与共”提升糖尿病综合管理水平科普传播项目,旨在提升全民糖尿病防控意识,践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落实早防早控要求,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如何做好糖尿病综合管理成为临床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日,新华网采访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围绕糖尿病综合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面对多重挑战,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面对糖尿病长期管理带来的挑战,刘超认为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他解释说,新版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近期通过控制高血糖和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远期通过良好代谢控制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要实现治疗目标,关键在于启动三级预防:一般人群要提高糖尿病防治意识;高危人群要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已经被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要预防并发症发生;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延缓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在糖尿病管理过程中,心血管疾病的威胁也需要重视。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的综合管理非常重要,除了血糖控制,需要关注综合管理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刘超表示,“糖尿病患者每年要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筛查评估,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设定个体化控制目标。”

此外,刘超还强调了MDT(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他介绍说,通过营养师、康复医生、心理医生、药师和健康教育师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多面且兼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难?要“有的放矢”,制定长期规划

刘超介绍,体重管理一直是糖尿病患者和医生共同面临的挑战。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方面,肥胖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也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体重管理被视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刘超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管住嘴”,在保证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考虑自身健康情况和体力,选择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即便是增加一些非锻炼的、活跃的休闲活动,也能减少久坐行为。

医患共情,促进糖尿病长期管理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管理过程漫长且复杂。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进而使病情恶化。刘超表示,“这就要求医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刘超用“岁月与共”四个字,描绘了糖尿病长期管理的核心——医患之间建立持久而稳固的关系。他将医生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救死扶伤,这是医生的基本职责,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人文关怀,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尊重,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最终,当医生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时,医患关系便达到了新的高度。”

他强调,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糖尿病长期管理的实施,而医患共情则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核心要素。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患者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医生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刘超感慨地说,“患者会向你倾诉一切,寻求你的支持与鼓励,这种信任是医疗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本内容由默沙东中国提供支持,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10-2026-CN-STE-00963

【纠错】 【责任编辑: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