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28日发表题为《中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未来五年关键目标》的文章,作者是西尔维娅·马(音)。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最高领导层在关于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个关键目标。与此同时,在全球科技竞赛加剧之际,中国正努力应对来自西方的出口管制。
这是至少十年来中国首次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一目标包含在关于制定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2026至2030年)的详细《建议》中。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周召开后,这份规划《建议》于10月28日发布。
预计完整的规划将在明年举行的全国人大年度会议上公布。
根据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这份《建议》,中国未来五年的目标包括,“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
此外,中国的目标还包括“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一词在《建议》稿中出现了46次,而在2020年发布的上一份五年规划《建议》稿中,提及“科技”一词36次。
新华社还于28日发布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所作的说明。习近平表示,《建议》稿“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引导大家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
今年,北京加大力度应对“内卷式”竞争。这是指一些产业的过度竞争现象,这种竞争导致资源投入的加大无法带来更多回报或实现再投资。
北京的《建议》还强调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性。它呼吁努力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没有设定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量化目标。具体的GDP目标也没有出现在上份《建议》和最终的“十四五”规划中。
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师表示,没有正式的GDP目标标志着“向创新、韧性和可持续性等定性目标的转变”。
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之际,《建议》还强调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并呼吁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编译/王海昉)

8月15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来自奥林1队的人形机器人(右)和北科/武汉大学联队的人形机器人在自由搏击赛比赛中。(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