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创给残疾人带来更多温暖-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05 10:38:20
来源:参考消息网

中国科创给残疾人带来更多温暖

字体: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11月3日报道,在中国,辅助技术已成为包容性的新前沿。从帮助瘫痪者重新站立起来的脑机接口,到帮助脊柱恢复的外骨骼和辅助使用者攀爬的智能假肢,创新正在重新定义无障碍性。这些改变表明,科技可以让残疾人的生活更轻松。

  报道指出,在中共“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中,无论是脑机接口还是具身智能,都被列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未来产业”,也预示着从研究向现实应用的转变。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的副教授赵伟说,一套好的无障碍系统不仅是功能性的,也是城市艺术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温暖、尊严和管理的精细化。

  深圳被认为是中国最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城市之一。当地推出了连接公交车、火车、出租车和公共设施的无障碍电子地图,为轮椅使用者、视障者和老年人提供实时导航,这一务实举措正在被其他中国城市效仿。

  报道称,2023年生效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中国推动城市更具包容性的里程碑。它不仅为交通和住房设定了标准,还为人们如何获取信息和数字服务设定了标准。

  今年7月,中国宣布,已经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无障碍目标。为128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完成了无障碍改造,3000多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了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建立了1659个盲人阅览室。

  中国残联理事长周长奎当时表示,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帮助残疾人消除日常居家活动障碍、促进生活自理自立,提升了居住品质和生活品质,得到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充分肯定”。

  报道称,科技也为残疾人带来更多可能性。

  对来自浙江的25岁创业者郑博文来说,科技不仅是工具,它还帮助开启了新生活。

  郑博文17岁时从五层楼高的地方摔了下来,胸部以下瘫痪。但他没有在逆境中沉沦,他利用自己在室内设计和物联网领域的知识,在杭州开设了一家智能家居体验馆。

  他的目标很简单:让残疾人负担得起智能家居系统,这样就可以独立生活。在他的展厅里,日常生活实现了自动化。语音指令可以打开厨房灯,轻轻一触即可调节马桶座圈……

  他说:“科技让我有了独立性,我不需要每次想走动时都叫人帮忙。”

  在中国,从医院到家庭,辅助技术正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客厅。

  在中国东北,35岁的刘博奇通过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恢复了自主活动。

  去年12月的一场车祸使刘博奇颈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医生在他的颈椎处植入微型电极,并将其与一个人工智能辅助的外骨骼康复系统连接。

  报道称,这一突破凸显中国在脑机接口和辅助机器人领域日益增长的雄心。(编译/王海昉)

【纠错】 【责任编辑:郭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