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新坐标|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积极推动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15 16:04:22
来源:新华网

五年新坐标|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积极推动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刘睿祎)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要求,四川农商银行抢抓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窗口机遇,积极推动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目前,四川省已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14家,数量占四川省市州的三分之二,居全国农信系统首位。总体来看,市级统一法人改革有效解决了原农信机构“小、散、弱”带来的商业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风险抵御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为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形成了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

  一是存量风险有效化解,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已改革成功的14个市州农信机构借助本次改革契机,紧扣改革化险目标,集聚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等多方力量,突出不良贷款清收、抵债资产处置、涉政类历史遗留问题、股份募集等重点工作,改革期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46.73亿元、处置抵债资产68.88亿元,募集股份63.70亿股、104.06亿元,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较改革前明显提升,辖内原有的县级高风险机构全部清零,有力维护了地方金融安全。

  二是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经营发展质效明显提高。改革后,通过整合信贷资源、统筹调配资金、强化风险管控,补齐了原县域法人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区域内信贷资源错配以及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的短板,经营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截至2025年9月末,14家市级农商行各项存款13601亿元、各项贷款7561亿元,较年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投放贷款的不良率均控制在1%以内,风险防控能力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市场定位更加稳固,支农支小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改革,市级农商行进一步强化支农支小考核引导,强化专门机构及服务团队配置,创新“蜀信e贷”“商e贷”等72个产品,集聚资源加大支农支小信贷投放力度。同时,依托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与小微经营主体高效对接,提升支农支小服务质效,有效解决了县域法人机构因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服务“三农”、小微企业不充分问题,支农支小的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

  四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整体发展活力明显释放。改革后,取消了市州办事处和县域法人机构,不断推进扁平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原省市县三级“哑铃状”管理体制弊端得以破除,通过“市总行—县区一级支行—乡镇二级支行”的垂直管理模式,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释放更多人力资源向一线业务倾斜,建立起了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考核体系,改变了管理层级较多、基础管理薄弱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纠错】 【责任编辑: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