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丨追寻物理之光 不负时代之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3 08:27:22
来源:新华网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丨追寻物理之光 不负时代之托

字体: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征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学校,从物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渊源讲起,带百余名青少年探寻物理学中的中国科学家身影,弘扬求真务实、创新探索的科学家精神。

图为活动现场

“物理”一词,汉语早已有之。陈征介绍,早在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钻研各种科学知识撰写《物理小识》,记录并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技术及经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物理学成为重要分支,英文称为“Physics”。“中国近代著名的物理教育家王季烈提出将‘Physics’译为物理学”陈征说,“物理”一词自此也正式成为学科名词。

课上,陈征回顾了近代中国物理学家艰难求索、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历程。他介绍,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的求学历程及其对光谱学的贡献,以及何育杰、夏元瑮、胡刚复、叶企孙、饶毓泰、吴有训等第一代物理学开拓者的教学与实践成果。这些科学家们不仅在艰难时期坚持科研与教学,更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物理学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此外,陈征还详细讲述了严济慈、周培源、赵忠尧、王淦昌、吴大猷、萨本栋等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包括赵忠尧对正负电子湮灭的早期观测、王淦昌提出探测中微子的实验方法、吴大猷对超铀元素的理论预言等。“这些成果不仅在当时具有国际影响力,至今仍被载入物理学史册”他说。

正是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求真和育人情怀,推动了中国物理学科的发展,也为后来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科学家的涌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师大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学校科信教研组长罗柳垠表示,专家通过生动讲述,展现了中国科学家们胸怀家国、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使学生们深受触动。罗柳垠鼓励学生们以科学家为榜样,在求知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得到了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学校的大力支持。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