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丨践行科学家精神 绘就绿水青山画卷-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6 17:51:27
来源:新华网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丨践行科学家精神 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字体: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日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张会兰通过古今对比,向北京市延庆区第四中学的同学们分享了生态保护中蕴含的科学深度、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

图为活动现场

讲座中,张会兰借助珍贵的史料图片和权威数据图表,展示了黄河近百年来的变迁。近十年,黄河年均输沙量1.61亿吨,和过去相比,平均每年减少的输沙量达到7.6亿吨。张会兰表示,“数字背后,凝聚着几代科学家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她解释道,黄河的“病症”根源在于水沙关系失衡,治理的关键则在于运用科学手段调节水沙关系。为使同学们更直观理解“治沙”原理,张会兰播放了“束水攻沙”与“宽河治沙”的模拟动画,结合画面细节讲解弯道环流的力学原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凹岸冲刷、凸岸淤积”自然规律。

围绕“科学治黄”,张会兰进一步阐述了水土保持作为黄河治理举措所带来的显著成效,更彰显了成果背后的科学精神: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为代表的一代代水土保持科学家,长期扎根宁夏西吉、山西吉县等生态地区,深耕一线治理实践。他们有效遏制了当地水土流失,创造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教科书式范例”、“中国西北沙漠披绿衣、为全球旱区生态治理提供样板”等成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北京市延庆区的四中学课程建设中心副主任王琦表示,专家通过案例分享与技术原理解读,帮助同学们直观理解科学与生态的关联,激发其环保热情与科学探索欲,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概念转化为可实践的行动。科学家精神的宣讲与学校活动融合,对学生成长意义深远,既培养学生们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又塑造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图为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延庆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延庆区第四中学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纠错】 【责任编辑:孙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