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人所用、向善发展?日前,北京亦庄人工智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孙立风走进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和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科学家精神》为题,为青少年带来一场生动的报告,揭开人工智能的奥秘,诠释一代代科学家在求真路上勇于探索、指引科技向善的宝贵精神。
图为活动现场
现场,孙立风带领青少年们回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她介绍,当前AI已进入“大模型+生成式AI”为主导的新阶段。算料、算力、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孙立风重点介绍了多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如大语言模型、计算机视觉依托扩散模型、具身智能等,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与科学家精神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图为活动现场
孙立风表示,技术发展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她结合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生动阐释科学家精神如何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从北京大学教授朱松纯归国投身国产AI技术研发,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黄令仪年近八旬仍躬身于“龙芯”研发一线,这些鲜活的故事给现场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她鼓励现场青少年,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坚持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同时注重伦理约束与社会责任,推动人工智能“向善而行”。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学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也表示,专家用生动的案例,深刻的见解,揭开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神秘面纱,从技术原理到应用场景,从发展趋势到挑战机遇,让学生们对这一前沿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同时通过自身科研经历与对科学家精神的解读,让同学们明白“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矢志报国的坚守。
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德育主任黄静表示,科学家精神与学校活动深度融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立体感知科学的大门,让科学知识不再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用热爱驱动探索”的种子,为学生全面成长注入精神养分与实践动力。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延庆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本次活动得到了北京亦庄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