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电视:从视野之窗到情感之桥——海信以创新技术改写行业格局-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30 17:40:23
来源:新华网

百年电视:从视野之窗到情感之桥——海信以创新技术改写行业格局

字体:

从1925年世界第一台电视点亮人类视野,到如今智慧屏成为家庭情感纽带,电视技术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百年间,它从黑白画面的“远方窗口”,演进为彩色鲜活的“团聚载体”,再升级为可卷曲的巨幕“空间艺术品”。

在中国电视产业的追赶与突破中,海信始终是坚定的破局者——从2005年研发“信芯”,到2014年推出激光电视改写大屏格局,再到2025年量产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实现领跑,海信以数十年自主创新,推动中国显示从“缺芯少屏”的被动困境,迈向主导激光、引领高端液晶的全球前沿,在百年电视技术史上刻下深刻“中国印记”。

核心技术自主化:摆脱被动局面的关键

1958年,天津712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北京牌”14英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标志中国显示行业起步。但此后数十年,行业深陷“缺乏核心技术”困境:在CRT(阴极射线管)时代,日本以索尼“特丽珑”技术主导市场,韩国三星等企业随后在液晶面板领域赶超;中国上百家电视企业只能聚焦整机组装,1996年长虹引发的价格战拖垮泰山、牡丹等老品牌,即便海信以“透明机箱展示多12个零部件”拒绝降价,仍未摆脱技术被动。

进入液晶时代,中国电视行业“缺芯少屏”痛点愈发尖锐。液晶面板占电视成本70%,韩国三星、LG等企业不仅垄断产能,还联合操纵价格;中国企业即便通过合资(如上广电与NEC)尝试突破,也始终未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在持续技术封锁与生存危机中,海信率先觉醒。时任董事长周厚健明确提出“没有自己的芯片将永远是二流厂家”,直指核心技术缺失要害。2005年,海信历时7年研发的“信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数字视频处理芯片诞生;2007年,又建成第一条国产液晶模组生产线,推动中国电视企业成本掌控比例提升至60%以上。此后,海信布局激光显示、研发ULED技术对抗日韩OLED垄断,并主导激光显示国际标准制定,印证“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摆脱被动”的破局之道。

激光电视:自主创新夯实产业话语权

2007年,海信敏锐发现激光显示是“摆脱对屏束缚”的全新技术路线——无需依赖大尺寸液晶面板,还能解决护眼、形态单一等痛点,遂率先入局。彼时尚无国际标准和产品参照,仅靠自主摸索确定“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核心路径,历时7年投入终于实现“从0到1”突破。

凭借持续创新,海信激光电视交出亮眼成绩单。技术上,2014年推出首台100英寸激光电视,突破国外企业在传统显示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此后历经5次迭代,实现从2K到8K、单色到三色、75英寸至300英寸跨越,攻克可卷曲、可折叠形态难题。

产业层面,以海信为代表的国产企业推动激光器、抗光屏幕等核心部件国产化,带动芯片、膜片等上游产业链自主化;依托中国超7000项激光显示专利,主导激光显示国际标准制定,使其成为国家“十四五”重点专项技术。

市场端,2024年海信激光电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53%,印证高端出海实力。

可以说,海信激光电视重塑了显示行业格局。对行业而言,它不仅是“新物种”,更是电视从二维平板向三维空间进化的标志,卷曲屏技术打破日韩长期主导的产业秩序,为中国品牌提供“换道超车”机遇;带动全球20余家主流厂商入局,将单一产品做成完整产业,推动激光电视成为行业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关键赛道。对用户而言,电视从硬件升级为“艺术品+空间装置+社交场景”,以大屏沉浸、健康护眼体验,契合中高端人群大屏消费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高度肯定激光显示技术,称其是“自主可控打造新一代显示产品、产业,圆中国人看中国电视‘中国梦’”的核心载体。他指出,黑白、CRT、液晶等传统显示技术均由国外引领,激光显示虽早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却在我国率先实现“原理可行——技术可行——产业可行”跨越,如今中国在关键材料、元件、专利等方面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真正有条件结束进口显示产线依赖。

RGB-Mini LED:高端液晶显示技术引领行业

如果说激光电视让中国在大屏显示领域实现“换道超车”,那么RGB-Mini LED让中国在高端液晶领域完成“正面领跑”。在全球显示技术迭代关键期,海信走出的RGB-Mini LED独特技术路线,成为中国显示力量突破“跟跑”困境、实现“领跑”的核心抓手。

今年1月,海信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发布自主创新的RGB三维控色技术,并推出首台116英寸的RGB-Mini LED电视,推动高端显示标准向色彩精度方向演进。这条路线的独特性体现在“技术自主攻坚+全产业链掌控”深度耦合:一方面,海信攻克两大世界性产业化难题——以自研“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破解三基色光源精准协同控制的算法问题,再依托控股企业乾照光电自研的“高性能RGB-LED芯片”,突破发光效率、寿命与色彩稳定性硬件瓶颈,实现从单一“控光”到“光色同控”维度跨越;另一方面,海信向上游延伸控股关键企业,构建从芯片、模组到整机完整产业链。2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的量产,标志这一路线成果让中国企业在液晶技术创新维度上领先日韩。

海信RGB路线不仅重塑行业竞争逻辑,更推动高端显示变革。此前,全球高端显示竞争主要集中于OLED技术,海信通过RGB技术,在色彩纯度、色域覆盖、能效比等关键指标全面超越QD-OLED,让RGB-Mini LED技术成为全球巨头都在加速布局的高端即是,将竞争核心转向“色彩精度”。这种突破不再是跟随日韩路径,而是由中国企业输出“光色同控”的中国方案,从技术追随者变为全球显示技术演进关键标准的参与者。

这条路线已经引发全球产业格局的连锁反应——三星、索尼等长期主导显示领域的日韩巨企业,纷纷跟进布局RGB-Mini LED。这种态势证明中国企业技术选择已具备全球产业导向力,推动形成“中国引领——全球共创”新产业循环。

从海信技术突围到日韩企业主动跟进,中国显示行业逐步减少对价格竞争的依赖,完成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华丽转身。这不仅是单一技术突破,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硬实力体现,标志中国显示产业进入“技术输出”新周期。

百年电视,变的是屏幕尺寸、技术形态与交互方式,不变的是它作为“情感连接器”核心价值——从上世纪70年代半个院子围看黑白电视的热闹,到如今激光巨幕下全家观影的温馨,这份团聚温度从未褪色。海信,正是这份温度的“技术守护者”:它用“信芯”让中国电视有“中国芯”,用激光显示让大屏入户不再困难,用RGB-Mini LED让色彩还原更接近自然本真,每一次突破都让“看见”更清晰,“连接”更温暖。

如今,中国显示创新已被世界看见——海信激光电视在欧洲市场实现三位数增长,RGB-Mini LED技术引来日韩巨头跟进,中国激光显示专利占全球半数以上。百年电视故事仍在继续,海信将带着“以技术改变生活”初衷,让这方屏幕继续承载情感、记录时代,也让中国创新光芒,透过屏幕照亮更广阔的世界。(文/赵秋玥)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