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結合時代特征、指導思想、內在含義和實踐要求,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在發展階段、發展理念、發展內涵和發展路徑等方面的內在一致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5-11-04
以人為本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以人為本不能僅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應轉化為可行動、可實踐、可遵循的系統化發展新范式,讓人工智能成為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力量,真正實現人工智能發展為了人、發展依靠人、發展成果由人共享。
2025-11-04
文化賦能制造業新形象的價值與探索
作為重要的實踐方向,文化賦能制造業發展,要求我們探索具體路徑,深挖制造業的文化內涵,鍛造既強大又優雅、既高效又溫暖、既智能又富有人文關懷的中國制造新形象,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跨越。
2025-11-04
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
新征程上,應高度重視紅色資源具有的政治引領、價值塑造、精神激勵、實踐養成等功能,充分發揮其作為培育時代新人的鮮活素材和重要載體作用,為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引導青年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2025-11-04
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僅明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理論指引和根本遵循,更為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方法論指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時代價值。
2025-11-03
以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面對“十五五”時期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補強現代化建設短板弱項的任務尤為緊迫和艱巨。城鄉融合是推動這一進程、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驅動力。
2025-11-03
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只有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才能加速生產力的迭代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進而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2025-11-03
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科學謀劃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些重要原則,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
2025-10-31
塑造彰顯文化底蘊和獨特氣質的城市精神
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與現代化人民城市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豐富城市精神文化生活,塑造彰顯文化底蘊和獨特氣質的城市精神,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2025-10-31
深刻理解和把握“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
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是實現全黨思想上統一和行動上一致的根本保證。深刻把握黨的思想引領力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對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2025-10-31
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源泉充分涌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聚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文化原創能力、營造良好文化生態、加強數智技術賦能等方面,有效調動各方面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2025-10-31
深刻把握“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現代化絕非“物的堆砌”,而是聚焦“人的發展”的系統性工程,所有經濟增長、技術革新、制度完善,都要圍繞“人”展開、由“人”驅動、為“人”服務,以“人”的思想觀念、能力素質、權利保障的全面升級為最終標志。
2025-10-29
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
將創新置于城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精心培育創新生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不僅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塑造國家競爭優勢、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選擇。
2025-10-29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等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賦予了經濟社會發展鮮明的綠色底色,契合了我國現實需要,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和深刻的理論邏輯。
2025-10-29
加載更多







